技术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
增加曝气量:如果污泥沉降比下降是由于曝气不足,导致污泥中微生物缺氧,活性降低,可适当增加曝气量。这能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溶解氧,增强其代谢活动和活性,使其更好地凝聚和沉降,一般将溶解氧控制在 2-4mg/L 为宜。
调整污泥回流比:通过提高污泥回流比,可增加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,从而提高污泥沉降性能。一般来说,污泥回流比可控制在 50%-100%,但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
控制水力停留时间:水力停留时间过短会使污泥来不及充分沉淀,过长则可能导致污泥老化。应根据污水水质和处理工艺,合理调整水力停留时间,比如对于活性污泥法,一般的水力停留时间在 6-12 小时。
投加絮凝剂:适量投加絮凝剂,如聚合氯化铝(PAC)、聚丙烯酰胺(PAM)等,可以帮助污泥颗粒凝聚成更大的絮体,提高沉降性能。通常 PAC 的投加量在 10-50mg/L,PAM 的投加量在 1-5mg/L,具体投加量需通过试验确定。
补充营养物质:若污泥中缺乏氮、磷等营养物质,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会受到影响,导致污泥沉降性能变差。可根据水质情况,按照 C:N:P=100:5:1 的比例补充氮源(如尿素)和磷源(如磷酸二氢钾)。
接种优质污泥:从其他运行良好的污水处理厂引入一定量的优质活性污泥,可为系统补充大量的活性微生物和有益菌群,有助于快速恢复污泥的沉降性能和处理能力。
控制丝状菌膨胀:当出现丝状菌膨胀导致污泥沉降比降低时,可采取投加氧化剂(如次氯酸钠)来抑制丝状菌的生长。一般次氯酸钠的投加量控制在有效氯与 MLSS 的质量比为 0.5-1.0kg/kg,也可通过调整工艺参数,如增加曝气量、降低污泥负荷等方式来改善。
消除污泥老化:若污泥老化,可通过增加排泥量,降低污泥龄,使系统中的污泥保持年轻、活性高的状态。通常污泥龄控制在 10-20 天较为合适。
解决有毒有害物质冲击:如果污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,对污泥造成冲击,应及时对进水进行预处理,如增加中和、沉淀、吸附等工艺,去除有毒有害物质,同时对受冲击的污泥进行适当的恢复处理,如增加营养物质投加、调整曝气量等。